昆明成全省殡葬改革样板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党风政风民风。尽管不少人对殡葬工作讳莫如深,然而民政工作者却把它视为“永恒的主题”,不遗余力地推进移风易俗,深化殡葬改革。

近年来,昆明市深入贯彻国家和省有关殡葬改革工作部署,创新殡葬管理模式,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建设以惠民殡葬、公益殡葬、绿色殡葬、阳光殡葬和人文殡葬为主要内涵的现代殡葬,为市民全面提供优质的殡葬服务。全市殡葬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为城市绿色发展赢得了广阔空间,更使绿色殡葬理念深入人心。

92%火化率居西部省区前列

昆明成全省殡葬改革样板

殡葬改革不仅是一项充满困难的风俗革命, 更是一件关乎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要打破千年陋习,引领文明生态殡葬新风,是一场攻坚战。

党委政府重视是根本。市委、市政府将殡葬事业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每年与各县区政府签订殡葬管理和改革目标责任书;各县区政府再与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责任书,将工作责任和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各县区把科学划定和调整火化区、提高火化率作为力推全市殡葬改革的重要抓手。为避免遗体火化后再装棺土葬,全市各殡葬管理部门加大对“二次土葬”监督,及时查处骨灰装棺土葬等违法违规问题,确保骨灰进入公墓安葬。

一系列殡葬政策法规的出台,为殡葬改革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昆明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昆明市殡葬管理条例》的修订,出台了《昆明市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推行移风易俗促进文明殡葬的意见及若干规定、整治乱埋乱葬公告、清理整治“活人墓”通告,这些法规、规章的出台,为殡葬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是殡葬改革工作的硬件依托。目前,全市建成殡仪馆9个。2012年12月14 日,拥有50多年历史的昆明市殡仪馆改扩建一期工程隆重开工,目前已完成70%的工程量,将于2015年底投入运营。建成后的新昆明市殡仪馆将成为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殡仪馆。

火化率是殡葬改革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地区殡葬改革发展水平。昆明只用了8年时间就将全市火化率从2006年的48%,提高到2014年的92%,提高了44个百分点。禄劝县在2014年内所有辖区已全部划为火化区,东川区和倘甸“两区”正按照规划有序推进火化区的划定范围。去年,全市火化遗体34273具,火化率达到92%。

目前,全市已有16个县区实现“三个100%”的目标,即将辖区100%划为火化区,火化区死亡人口100%火化,火化后的骨灰100%进入公墓安葬。全市殡葬改革处于全省领先、西部省区前列、跻身全国中上水平。

据昆明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蒋世富介绍,下一步,全市除允许土葬的少数民族集聚区、边远偏僻山区外,其余地区100%划为火化区,火化区内死亡人员100%火化,火化后的骨灰100%进入公墓安葬。暂未划入火化区的边远偏僻山区居民死亡后将分片区相对集中安葬,坚决杜绝乱埋乱葬。

平坟还耕青山常留

殡葬改革取得新成果

殡葬改革是一项深刻的社会习俗变革,受“入土为安”传统丧葬习俗影响,历史上,在金殿后山、筇竹寺周边、长虫山、马街沿线面山等地,被民间认为风水好的地方,被一冢冢坟头墓地所占据。许多村民违规将坟墓建在自留地、房前屋后、荒山荒坡、林地,严重侵占了大片耕地、林地,乱埋乱葬触目惊心。中国自古就有“人死为大”的传统观念,认为重敛厚葬才能体现“孝道”,为此,办理丧事的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一场丧事下来,少则花费3至6万元,多则花费近10万元。

修墓建坟、“青山挂白”屡禁不止。在一些村庄附近的山坡林地上,随处可见私自修建的坟墓群,其中不乏豪华墓、“活人墓”。这些墓地不仅工程浩大、占地数亩、耗资数额大,而且用料讲究、造型精美,在青山绿水间显得格外扎眼。

要清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数万个散葬坟头,绝对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昆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自2008年开始,昆明市开展了以铁路、公路、河道沿线和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居民区、开发区视野可见范围内的坟山墓地为重点的饮用水源地及“三沿五区”整治行动,采取迁、改、遮相结合,对全市范围内的“活人墓”坚决予以平毁。

数据显示:“三沿五区”共整治坟墓15.17万冢,其中搬迁坟墓4.34万冢,改造坟墓0.49万冢,植树遮挡坟墓10.21万冢,在坟山墓地植树420万余株,通过整治,乱埋乱葬现象得到治理,青山白化现象得到遏制,保护了生态环境,节约了大量资源。

在“十一五”初期,昆明市农村公益性公墓几乎为“零”。通过“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努力,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191个。全市农村公益性公墓已安葬骨灰13万具,实现了市域乡镇全覆盖。去年农村公益性公墓植树超过5万株。通过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和服务,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入墓安葬比例。

蒋世富介绍,下一步,昆明市将实施经营性公墓等级评定,通过建立殡仪馆和经营性公墓等级创建及评定制度,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殡葬行业服务水平。 “惠民殡葬”为困难群众解“身后事”

去年发放火化补助费1800万元

中国人历来重视殡葬,这是一种文化传统与情结。然而近几年,殡葬行业的暴利,让人产生了“死不起”的慨叹。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政府开始伸出援助之手。

近年来,昆明市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投入殡葬改革资金达7亿多元。其中,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补助各县(市)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此外,市政府每年从福彩公益金中安排资金,坚持对全市特殊困难群体(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点优抚对象)死亡人员给予每人1000元的火化补助,每年补助2500人以上,发放火化补助费250万元。各区县对城镇户口以外的死亡人员按每人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标准给予火化及安葬补助。全市每年补助约1万人,发放补助费1800万元。使特殊困难群体家属真正感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

各殡仪服务单位坚持对特殊困难群体实施殡仪服务优惠,最大优惠额度达到30%。为解决低保对象和低收入群体治丧难,昆明市殡仪馆针对特殊困难群众,即本省户籍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丧属出示相关证明即可选择“低保治丧优惠殡仪组合服务”,群众只需960元就能在殡仪馆完成治丧事宜。

推行惠民殡葬政策是减轻群众殡葬支出负担、实现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惠民殡葬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经济负担,还促进了移风易俗。

昆明建成的191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则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安葬场所,不收取经营性费用,不对外经营销售,只收取建安成本费。石林县则实行本辖区村民免费进公墓安葬。如今,建有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地方,已实现骨灰安葬公墓化。

移风易俗文明祭扫

昆明连续7年实现“平安清明”

引导人们“厚养薄葬”,选择少花钱、不占土地、不耗资源、没有污染的生态殡葬方式,是革除传统殡葬陋习最有效路径。

昆明市充分利用清明、中元、冬至等传统祭扫节日,每年开展“文明祭扫、感恩缅怀、关爱他人、平安清明”等活动,倡导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家庭追思等文明祭扫方式。“厚养薄葬、生态安葬”的丧葬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文明祭祀、低碳祭扫”成为新风尚。

据了解,每年清明节期间,市政府都要发布清明节安全文明祭扫通告,倡导市民用鲜花代替燃放鞭炮、焚香烧纸,树立厚养薄葬、文明祭祀新风,抵制大操大办丧事的殡葬陋习。通过家庭追思会、网络祭扫、鲜花祭扫、踏青遥祭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引导群众接受文明低碳祭扫观念;同时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革除陋习、文明祭奠的先行者、带头人,积极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进行文明祭奠。

此外,全市还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的昆明市清明节文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指挥部,下设宣传、消防、交通、治安、安监、工商、城管、医疗8个工作组,力保清明节文明安全祭扫。

市民政局计划编印《昆明市殡葬服务指南》,把现存民间的各类殡葬风俗整理并文明化。同时,利用清明节,向市民广泛宣传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倡导市民厉行节约、文明治丧,保护资源环境。同时组织各殡葬服务单位,广泛开展“鲜花换纸钱、鞭炮,音乐祭扫”等活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设立网络祭扫平台,引导广大市民开展网络祭扫。此外,要求各大公墓,设立固定焚烧点,开展乱烧纸钱集中劝阻活动。

与此同时,每年清明节期间,昆明市均要出动近5万名由民政、交警、消防、交通协管、护林防火、工商、安保等人员组成的大军,严防死守。在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连续7年,昆明实现了群众祭扫活动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目标。

2015年3月28日、29日,昆明市迎来清明节祭扫的首个高峰期。来自昆明市民政局数据显示:两天来全市祭扫人次累计达39.23万人次,祭扫车辆达8.63万台次。其中,出动交警5600人次,车辆600台次;出动消防官兵90人次,车辆14台次;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出动5800人做好接待、宣传、巡查等工作。在昆明市清明节文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下,全市群众祭扫安全文明有序,安全保障有力,无突发事件发生。

乱埋乱葬向集中埋葬、传统葬法向生态葬法转变,科学、规范、文明、生态的殡葬管理新格局初步形成……一串串脚步的背后,无不凝聚着全市民政工作者辛勤的汗水,折射出与时俱进的殡葬工作理念。

昆明重拳整治殡葬领域突出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殡葬管理,强化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和行业监管,推动殡葬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从7月中旬至9月中旬,昆明市启动了为期2个月的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专项整治行动旨在进一步整肃殡葬服务市场秩序,推动建立殡葬管理长效机制,促进殡葬行业健康发展。

严查殡葬领域14种违法行为

据昆明市殡葬管理处处长蒋世富介绍,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包括公墓建设运营以及殡葬服务、中介服务及丧葬用品销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其中,公墓建设运营中的8类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未经批准擅自兴建公墓设施;建设、销售超面积墓穴(墓位);销售墓穴(墓位)、骨灰存放格位中实施价格欺诈、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未经批准,在宗教活动场所擅自设立骨灰存放设施,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在公墓以外建设大墓、豪华墓、活人墓以及散埋乱葬等违法违规行为等。

殡葬服务、中介服务及丧葬用品制造销售中的6类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未经批准擅自建设殡葬服务设施或提供殡葬服务项目;遗体火化、接运、冷藏、骨灰寄存4项基本服务未执行政府定价,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收费标准,变更或增加收费项目、捆绑收费;医疗机构太平间对外承包、出租,非法从事营利性殡仪服务等。

市政府成立督查组全面开展督查

昆明市高度重视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7月6日,市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专项整治行动。7月19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昆明市关于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突出整治重点,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与此同时,成立了以副市长赵学农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庚、市民政局局长李忠德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推动专项整治行动顺利开展。

为重拳整治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市政府组成了3个督查组,对全市14个县(市)区和4个开发(度假)园区开展全面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建议,并督促整改落实。各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园区及时下发整治行动通告,公布举报投诉电话,专项整治行动在各地迅速展开。

全面开展大墓豪华墓活人墓大清查

摸清全市大墓、豪华墓、活人墓底数,才能精准着力,对症下药。按照省民政厅安排部署,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新一轮清查统计工作;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民政部门,将清查统计工作层层细化到行政村和社区,按照网格化划分任务,做到查实查细,对统计信息不全的大墓、豪华墓、活人墓进行重新核对、重新填报。截至8月底,全市共清查大墓42986冢、豪华墓599冢、活人墓132冢。

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市殡葬协会要求各殡仪馆会员单位全面开展殡葬服务收费自查,共取缔不合理殡葬服务收费4项;同时要求各经营性公墓会员单位,对建墓运营以来落葬的墓位进行彻底清查,凡是墓位硬化面积超过1平方米的大墓、豪华墓,全部列入清查统计范围,如实上报有关部门,做到不漏一个。据统计,18家经营性公墓共清查统计大墓、豪华墓16727冢。

整改19500余冢大墓豪华墓活人墓

专项整治行动中,全市各相关部门采取联合执法方式,运用多种手段综合施策,依法依规,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对群众反映最强烈、媒体曝光最集中的突出问题,予以坚决查处和整治;对散埋乱葬、建大墓、豪华墓、活人墓、欺行霸市、价格欺诈、价格垄断等违法违规行为,重拳出击;各级民政部门围绕殡葬领域损害群众利益、影响行业形象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排查摸底、建立整治台账,明确责任和时限,逐一抓好整改落实;同时,以专项整治为契机,完善法规制度,强化行业自律,健全殡葬服务体系,推动建立殡葬管理长效机制;各级文明办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倡导移风易俗、厚养薄葬、节地生态;各级价格监督检查部门加强对殡葬服务价格制定情况的检查,共检查18个经营性公墓和10个殡仪馆。

截至目前,全市共清查统计大墓、豪华墓、活人墓43717冢;落实整改19500余冢;取缔火葬区遗体土葬墓制碑点27个;平毁火葬区遗体土葬墓1冢;检查宗教活动场所20个,停止利用骨灰存放设施以认捐等方式对外收费2个;检查医院太平间26个,停止外包经营8个;办理并落实举报投诉5件;查处农村公益性公墓违规销售墓位5起;取缔不合理殡葬服务收费4项;查处公墓违法占用林地1起。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12个县(市)区全域划定为火葬区

在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期间,市政府全面开展了全市火葬区调整划定工作,2018年调整划定后的火葬区范围覆盖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4.31%,覆盖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7.02%,全市除东川区和禄劝县未全域划定为火葬区以外,其余县(市)区100%常住人口和100%国土面积划定为火葬区。目前,全市火葬区调整划定范围已获省政府审批。

截至目前,全市火化率保持在95%以上,14个县(市)区已有12个实现了“三个100%”,即:辖区内100%划为火葬区、死亡人员100%火化、骨灰100%进入公墓安葬。全市建成殡仪馆10个,其中新建6个,改扩建4个。市政府连续3年投入财政资金4000万元,补助建成192个农村公益性公墓,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加大政府引导,建成经营性公墓20个,覆盖了全市所有县(市)区。

随评

坚决遏制大建超标墓活人墓陋习

针对殡葬服务乱收费、超标建墓、囤墓炒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18年7月中旬至9月中旬,昆明市启动了为期2个月的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合力整治违规销售超标墓穴,违规建设大墓、豪华墓、活人墓,炒买炒卖墓穴或骨灰格位等问题,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殡葬服务、中介服务和丧葬用品市场监管,遏制丧葬服务暴利行为,推动建立殡葬管理长效机制,促进殡葬行业健康发展。

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清查统计大墓、豪华墓、活人墓43717冢;落实整改19500余冢。

众所周知,殡葬改革倡导节地生态的绿色殡葬,政府对公墓、墓碑、墓穴的占地面积都有严格规定。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昆明市殡葬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恢复或者新建宗族墓地;不得在公墓以外出售墓地、修墓立碑;禁止在公墓外修建活人墓;骨灰公墓墓穴占地面积每穴均不得超过1平方米。而昆明一些大墓、豪华墓的墓位面积却大大超标,浪费土地惊人。

显然,整治豪华墓、活人墓并不缺乏政策依据。然而,为何豪华墓、超标大墓、活人墓仍然四处“生长”?究其原因,首先是丧葬陋习根深蒂固,有的村民迷信风水,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在自家房前屋后或周边山上修墓没什么大不了,同时希望通过占地造墓、翻建豪华墓给自己和家族带来好运;其次是一些“土豪”,为了风水好或斗富不惜花费重金修建豪华墓地,导致建墓炫富攀比之风盛行;再次,一些公墓经营者违规销售超面积墓穴,造成了殡葬行业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了殡葬改革的进程。

修建、扩建超标大墓、豪华墓、活人墓,破坏了生态环境,一些墓穴建在山林、田地、土丘中,小的占地面积5—8平方米,大的超过10平方米,不少坟墓侵占良田,导致周边林木被毁损、山体被挖空,严重破坏了水土和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清理整治豪华墓、超标墓、活人墓,应该疏堵结合,一方面要出台激励奖励措施,鼓励村民将骨灰迁入农村公益性公墓安葬;对于违法占地建豪华墓、活人墓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坚决拆除;另一方面,要将绿色殡葬改革纳入村规民约,倡导厚养薄葬,积极推行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疏堵结合,多方发力,坚决遏制大建豪华墓活人墓的陋习。

现今,昆明市对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必将打破殡葬行业暴利惯性,稳定墓地墓碑价格,加大殡葬行业回归其公益属性的步伐,促进殡葬行业健康发展。

昆明殡葬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火化率达95%

“十二五”以来,全市民政部门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殡葬改革工作部署,大刀阔斧深化殡葬改革,移风易俗革除殡葬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全市殡葬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创新、生态惠民殡葬、殡葬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丧葬陋习和铺张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殡葬、节地生态安葬理念深入人心,昆明市殡葬工作走出了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95%火化率居西部省区前列

殡葬改革是党和国家极力推行的一项重要工程,是社会习俗领域的一场革命,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要破解这一“千年难题”并非易事,但昆明只用了9年时间,就将全市火化率从2006年的48%,提高到2015年的95%,提高了47个百分点,全市殡葬改革工作处于全省领先、西部地区前列、全国中上水平。

法治建设是先导,党委政府重视是根本。市委、市政府将殡葬事业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持续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措施,提高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为高位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每年与各县区政府签订殡葬管理目标责任书,将工作责任和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同时,将殡葬改革工作列为创建和年度考评验收文明单位的一项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为避免遗体火化后再装棺土葬,全市各殡葬管理部门加大对“二次土葬”监督,及时查处骨灰装棺土葬等违法违规问题,确保骨灰进入公墓安葬。一系列殡葬政策法规的出台,为殡葬改革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昆明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完成了《昆明市殡葬管理条例》修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行移风易俗促进文明殡葬的意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推行移风易俗促进文明殡葬的若干规定》、《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也相继制订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了全市上下一致、配套完善的殡葬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同时,将执法监督与优质服务有机结合,开展“优质服务月”和“行风建设月”等活动,加强殡仪馆、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和行风建设。开通96511殡葬便民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一站式”全天候服务,群众对殡葬服务的满意度达95%。

9亿助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

在推进殡葬改革过程中,昆明市高度重视殡葬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投入殡葬改革资金9亿多元,稳步推进以殡仪馆、农村公益性公墓(包括骨灰寄存堂、塔、楼)为重点的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殡仪馆达10个,其中新建5个,基本满足了全市殡葬需要。此外,投入2.31亿元,对昆明市殡仪馆进行改扩建,一期工程将于2016年投入使用,建成后的新昆明市殡仪馆将成为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殡仪馆。

实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是移风易俗、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殡葬改革的重要前提。市政府连续三年投入财政资金3600万元,加上各个县(市)区配套资金,共建成191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同时,利用社会资金,加大政府引导,建成经营性公墓18个。到2020年,将实现殡仪馆、经营性公墓市域范围内全覆盖的目标。

火化率是殡葬改革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地区殡葬改革发展水平。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把提高“三率”(即火化区划定率、遗体火化率、骨灰入公墓安葬率)作为殡葬改革的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管理办法。目前,全市14个县(市)区、5个国家和省级开发(度假)园区中,已有16个实现辖区内100%划为火化区、死亡人员100%实行火化、骨灰100%进入公墓安葬的目标。全市火化率从2010年的84%,提高到2015年的95%。全市殡葬改革工作处于全省领先、西部地区前列、全国中上水平。

受“入土为安”传统丧葬习俗影响,历史上,在金殿后山、筇竹寺周边、长虫山、西山林场周边、马街沿线面山等地,建活人墓、超标准建设墓穴的情况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生态建设和城市形象。为加快区域性国际中心建设,树立昆明旅游城市新形象,自2008年开始,我市深入开展以铁路公路沿线、河道沿岸和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居民区、开发区坟墓为重点的“三沿五区”坟山墓地整治行动,共治理坟墓15.16万冢,其中搬迁坟墓4.33万冢,改造坟墓0.49万冢,植树遮挡坟墓10.34万冢,在坟山墓地植树420万余株;开展平毁“活人墓”行动,共平毁“活人墓”0.56万冢,取缔制碑点和棺木制作点398个。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坟山墓地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青山白化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在殡葬改革方面,将下大力气,确保2016年全市火化率保持在95%以上。同时,调整扩大东川区、禄劝县、倘甸“两区”火化区范围,提高火化率和骨灰进公墓安葬率,年内实现20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基本达到经营性公墓管理服务标准的目标。

下一步,全市除允许土葬的少数民族集聚区、边远偏僻山区外,其余地区100%划为火化区,火化区内死亡人员100%火化,火化后的骨灰100%进入公墓安葬。暂未划入火化区的边远偏僻山区居民死亡后将分片区相对集中安葬,坚决杜绝乱埋乱葬。

5年支出惠民殡葬补贴1个亿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这是我国的传统观念,殡葬不仅是个体生命终结的仪式,也是家人、亲属表达对逝者哀悼追思的方式。曾几何时,殡葬行业的暴利,让人产生了“死不起”慨叹。“十二五”期间,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死不起”“葬不起”现象,政府开始伸出援助之手。

全市各级不断加大惠民殡葬投入力度,市政府对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死亡人员给予每户1000元的火化补助,每年发放补助费近300万元;各县(市)区政府按每人1000元至3000元不等标准,给予农村死亡居民火化及安葬补助,5年来共安排财政资金达1亿元,惠及全市农村居民220万人,切实减轻了群众办丧负担,减少了丧事活动中“吹打念唱”、大操大办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推进了殡葬改革进程,提升了城市文明水平。

各殡仪服务单位坚持对特殊困难群体实施殡仪服务优惠,最大优惠额度达到30%。为解决低保对象和低收入群体治丧难,昆明市殡仪馆针对特殊困难群众,即本省户籍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丧属出示相关证明即可选择“低保治丧优惠殡仪组合服务”,群众只需960元就能在殡仪馆完成治丧事宜,有效保障了特殊困难群体和农村居民的基本殡葬服务。

5年后全市生态安葬率要达35%

2016年,昆明市清明节系列活动已经启动,一如既往,市政府发布了清明节安全文明祭扫通告,倡导市民用鲜花代替燃放鞭炮、焚香烧纸,树立“文明节俭治丧、生态节地安葬、文明低碳祭扫”的新理念、新风尚。

3月23日召开的“全市2016年清明节文明安全祭扫暨森林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要求,全市要深入宣传贯彻民政部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精神,建立绿色环保理念,使生态殡葬理念渗透到殡葬服务的方方面面;继续开展以“文明祭扫、生态安葬”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引导群众文明低碳祭扫,加快树立移风易俗的祭扫新风尚。

昆明市民政局局长张正平要求各殡葬服务单位,要以“96511”殡葬便民服务热线为平台,加强殡葬政策法规的咨询服务,广泛开展“鲜花换纸钱、鞭炮”、音乐祭扫、生态安葬等活动,大力提倡社区公祭、家庭追思会、上坟送鲜花、栽种纪念树等文明新风,引导广大群众网络祭扫,推进生态殡葬。

“从绿色殡葬推出几年的效果来看,成效还是明显的,尤其是今年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了《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在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个专门性文件。清明节前夕,已经有市民主动打电话来咨询生态葬事宜。”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蒋世富告诉记者。

蒋世富介绍,从2008年开始,在生态殡葬方面,昆明市一直在进行着有益尝试。目前全市几乎所有公墓都开展了树葬、鲜花葬、草坪葬、壁葬、塔葬、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的节地生态葬式。此外,昆明市每年充分利用清明、中元、冬至等传统祭扫节日,开展“文明祭祀、生态殡葬”等一系列宣传主题活动,同时,通过政策制定,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倡导市民树立绿色生态殡葬、文明低碳祭扫的现代殡葬理念。

市殡仪馆馆长瞿勤谈到,市殡仪馆作为全省树葬试点,开始推行生态葬。为响应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号召,龙宝山华夏墓园3月26日至4月25日,将开展生态安葬惠民活动:在此期间,选择花坛葬、树葬、草坪葬等方式落葬的市民,将享受10%优惠。

张正平表示,贯彻落实民政部等九部门文件精神,我市将完善政策措施,搞好节地生态安葬试点,加强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节地生态安葬激励机制,对选择树葬、花葬、草坪葬、塔葬、壁葬等节地生态葬法的实施补贴。2016年,全市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要达21%;到2020年全市生态安葬率达到35%。

“生态节地安葬将成未来发展趋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昆明的各大墓园将成为集园林化、艺术化和人文关怀、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精神家园和活动场所,生态葬式也将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

昆明市殡仪馆力倡文明祭扫打造平安清明

今年清明节期间,市殡仪馆预计将接待祭扫社会群众15万人次。为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安全、文明、祥和的祭扫环境,市殡仪馆及早行动,周密部署,制定接待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推出多项便民、惠民新措施;同时,向社会发布清明节祭扫温馨提示,号召市民共同携手,以绿色祭扫、生态安葬的实际行动,过一个平安文明、和谐有序的清明节。

周密部署全力备战清明节

为确保清明节祭扫服务工作安全、平稳、有序,市殡仪馆成立了“清明接待工作领导小组”,下辖6个工作组,工作细化责任到人。同时,在全馆范围内召开清明工作部署动员大会,制定并下发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墓区醒目位置悬挂安全文明祭扫标语,向群众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通过广播宣传,引导群众文明祭扫,生态安葬。

市殡仪馆开展“平安清明”安全隐患排查。

为全面加强祭扫安全管理,市殡仪馆开展了“平安清明”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对存在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在墓区内设置消防桶及消防栓,墓区巡逻人员配备便携式水桶;此外,殡仪馆还提前与交警、辖区派出所、辖区消防队联系,对“清明”高峰期的交通及安全工作进行联动部署,并在业务窗口发放行风评议表,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群众的监督。

市殡仪馆新馆年内全部投入使用

2013年10月23日,拥有50多年历史的昆明市殡仪馆改扩建一期工程隆重开工,将于今年全部投入使用。新殡仪馆按照国家一级殡仪馆标准设计,以“人文、科技、绿色、环保、生态”作为核心理念,采用古典与现代建筑设计元素相结合的园林式风格,与自然山体相得益彰,全部投入使用的新殡仪馆绿树掩映,花团锦簇,将成为全省殡葬服务典范、殡葬改革主导者、绿色殡葬倡导者,成为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殡仪馆。

市殡仪馆馆长郑维彬介绍,昆明市殡仪馆改扩建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在原址320亩中进行,建筑面积为53873.43平方米,绿化率58%,投资总额为3.32亿元。设有悼念区、火化区、守灵区、休息区、餐饮区5大功能区。馆内设有大、中、小及家庭型告别悼念场所12间、大型殡葬超市一个、火化设备20台、守灵间10间,还配置了餐饮、休憩等相关服务。

自2016年9月起,火化车间、C区吊唁厅、停车场等新馆服务区域相继投入使用。新的火化车间拥有先进的火化炉,配备了单独的装灰室和家属休息室,目前共启用了11台绿色环保的天然气火化炉,投入至今火化遗体已达17000具;C区吊唁厅目前共启用了3个家庭告别厅和1个中厅,每个厅都配备了围观鲜花,电子显示屏、挽联服务等特色装饰,并设有家属休息室,截至目前,已开告别会1500余场次;新的停车场共有600多个停车位,加上馆区路面临时停车点,可提供近千个停车位,完全能满足丧属日常停车需求,并极大缓解了清明和冬至期间祭扫车辆的停车压力。新馆区投入使用一年多来,为市民提供了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受到丧属一致点赞。

新殡仪馆环保节能智能化成最大亮点

今年全部投入使用的新昆明市殡仪馆有何亮点?殡仪馆改扩建二期规划如何布局?郑维彬介绍说,新殡仪馆有两大亮点:一是突出环保、节能。殡仪馆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问题,新建的殡仪馆,不仅从外观上体现大气庄重,更主要体现环保节能的功能,新引进的火化机采用先进的烟尘处理设备,烟尘排放可达到国家一级环保标准;新殡仪馆将实现无烟、无尘、无味的目标。

二是配有国内一流的现代化设施设备。改扩建后的殡仪馆将采用多媒体和电脑软件管理,对每具遗体实行全程监控和识别;同时,运用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对遗体进行防腐处理。用先进的火化机提高火化效率,届时年火化能力将达到20000具以上。

“昆明市殡仪馆改扩建二期为生态公墓开发。”郑维彬说,生态公墓规模1340亩。二期生态公墓规划处于呈贡和空港经济区5公里长的城市生态隔离带中,以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地宫葬、塔葬等节地安葬为主题,将公园、墓园、生态葬法融为一体,依山就势形成若干个节地生态葬,整个墓园安葬设计达到30万具,力争打造成殡葬改革绿色公墓的示范基地。同时,其公园化墓园的景观更加优化了城市生态隔离带,并作为解决城市困难群体安葬难的主要公墓。

守护生命最后一站的“天堂使者”

又是一年的清明时节,当你捧着鲜花心怀思念祭奠逝去的亲人时,是否还记得曾经陪伴逝者走过生命最后一站的人,他们给逝者永恒的美丽,给生命最后的尊严,也给生者以慰藉。他们有个神秘而特殊的名字——遗体火化师。如果说生命是一段旅途,他们就是守护“生命最后一站”的“天堂使者”。

昆明市殡仪馆的遗体火化师由11名80后、90后男青年组成,他们常年坚持在40℃以上高温的火化车间,用过硬的专业技能护送逝者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每天,随着祭奠的礼炮打响,灵柩缓缓进入膛炉。关门、开气、点火,摁下一个个按钮,火化师转入后方操作间留意火化的情况与进度。火化间里的火化炉在“嗡嗡”运转,炉内最高温度可达800~1000℃,此时火化炉的热量会扩散到整个火化操作间,室内温度常年在40℃以上。为保证遗体火化彻底,同时做到节能减排,遗体火化师要冒着五六十度的高温,在每台火化机旁来回观察与操作,每天近8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火化师时时刻刻都有在火上烤的感觉,拣一次骨灰衣服就湿透一次。由于工作环境灰尘大,即便戴了口罩,一天下来鼻孔全是灰,连吐出的痰都是黑色的。因常年接触遗体,他们往往比常人要承担更多的恐惧和心理压力……

目前,昆明市殡仪馆每年火化遗体量约1万具,分派到火化师们身上每人每年约900具。他们常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几乎没有假期,平时难以跟家人团聚,就连春节也难得和家人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也正是因为有了火化师们的满满爱心,虔诚坚守,才能让逝者在人生最后一程走得体面,走得有尊严……

昆明市殡仪馆新馆介绍及试运行情况

昆明市殡仪馆新馆介绍及试运行情况新的昆明殡仪馆占地面积为150亩,建筑面积为53873.43 M2,绿化率58%,道路面积9%。殡仪馆设有5大功能分区,分别是悼念区、火化区、守灵区、休息区、餐饮区。

昆明市殡仪馆全市服务网点

昆明市殡仪馆作为云南省会殡仪馆,承担了全市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寄存等丧葬业务,为给广大丧属提供最优质、最专业的服务,殡仪馆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服务点,如下:丧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其涵盖内容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由此而延伸展开形成了诸如临终关怀、遗嘱文化、死亡教育、死亡观念、殡仪习俗、丧仪文化、葬文化、祭祀文化、葬仪经济、殡葬科技以及其它有关活动等。

昆明市殡仪馆5月1日起禁用一次性纸制花圈

昆明市殡仪馆发布通告,表示自2019年5月1日起,昆明市殡仪馆及下设油管桥服务站内严禁销售、使用一次性纸制花圈,悼念厅内将采取租用环保绢花圈作为替代品。

通告 | 昆明市殡仪馆5月1日起禁用一次性纸制花圈
通告 | 昆明市殡仪馆5月1日起禁用一次性纸制花圈

昆明市殡仪馆关于禁止使用一次性纸制花圈的通告

为响应国家“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号召,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和民政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不断推进殡葬改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城市文明建设,我馆决定开展吊唁方式改革,切实解决一次性纸质花圈造成的铺张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昆明市殡仪馆及下设油管桥服务站内严禁销售、使用一次性纸制花圈,悼念厅内将采取租用环保绢花圈作为替代品。

二、自5月1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一次性纸花圈带入昆明市殡仪馆及油管桥服务站,馆内不再提供焚烧纸花圈服务。

三、本通告自2019年5月1日起实施。

昆明市殡仪馆

昆明市殡仪馆 两千多个骨灰盒无人认领

在昆明市殡仪馆里,有两千多个骨灰盒长期无人认领,最长的年限已经超过20年。
在昆明市殡仪馆,一些市民正在领取逝去亲人的骨灰盒,在这里寄存骨灰盒的费用是每个月十块钱,等亲属找好墓地,就可以来把骨灰盒取走。
目前昆明市殡仪馆共寄存着一万多个骨灰盒,有2760多个长期无人认领,最长的已经超过20多年。
工作人员介绍,在这两千多个骨灰盒中,一部分是因为年代过久,亲属已经无法找寻。前段时间就有一个六七十年代逝者的骨灰盒,在隔了几代人之后,才被亲属找到并取回。
昆明市殡仪馆党总支书记 蔡天礼:“一些是通过他的信息联系了以后,电话打不通。有一些是联系了以后,他们是答应来,续费也答应了,也答应了来看,但就是人不来。”
还有部分是由公安机关或民政部门送过来的无名氏,因车祸等原因丧生,一直无法联系到亲属。
昆明市殡仪馆党总支书记 蔡天礼:“然后有一些就是无主尸体火化了以后,本来按照条例规定一般就是保管三个月。”
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殡葬管理条例》和《昆明市无主遗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没有续费也无法查找亲属的骨灰盒,逾期三个月就可以由殡仪馆深埋处理。但为了让亲属都能把逝者的骨灰带走安葬,这些无人认领的骨灰盒还是一直由殡仪馆代为保管。这也给殡仪馆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昆明市殡仪馆党总支书记 蔡天礼:“肯定是个负担,一个是占用了我们的这个空间,房子的空间,这个是一个。还有一个是对这个环境的影响,实际上时间长了,这个骨灰盒或或少还是带来一定的影响,虽然在盒子里面,还是有气味。”
工作人员希望,这些被遗忘了几十年的骨灰盒能够尽快有家属认领,让逝者得到安葬。
网友热议:代代相传不现实,多样化处理是趋势
在清明节前,看到这样的新闻,让人心情感到沉重。无人认领的骨灰盒,一方面背后折射出亲情的缺失。另外对于骨灰的存放,有人认为,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出现“断代”的可能性加大,这就使得“无主”骨灰出现的概率增加。
“都说‘近代亲、隔代远’,儿女、孙辈还有可能对已逝父母、祖父母进行祭拜,那么曾孙、玄孙呢?时间流逝,后代对先人的记忆会逐渐淡化,骨灰代代相传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希望多建立一些公益性存放、保管场所,对无主骨灰盒和遗体进行统一妥善存放。这样既能减轻殡仪馆的压力,也可以体现人文关怀。
也有网友认为如今,殡葬改革迎来了骨灰处理多样化的时代,市民可以选择将先人的骨灰盒存放在殡仪馆,但也可以选择树葬、草葬、花葬等环保殡葬方式。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选择海葬,让逝去的生命回归自然。总之,存放只是权宜之计,骨灰处理多样化才是避免使其成为“无主”的关键,这也许是今后骨灰的处理趋势。

昆明西郊殡仪馆火化服务及注意事项

遗体的羽化(火化)是生命的最后一站,追悼会结束后,遗体都送往火化炉进行火化,随着逝者的进炉,人的这一生会画上一个完美或不完美的句号。

      昆明西郊殡仪馆现在普通定时平板炉2台,高档定时捡灰炉4台,豪华火化炉4台,能满足不同家属的需求。

普通定时平板炉:
底板固定,遗体火化结束后骨灰遗留在炉膛内,工作人员需使用专用工具将骨灰从炉膛内移至存灰箱。工作人员或家属需将骨灰与其它杂物进行分离。

高档定时捡灰炉: 
炉底板可以由台车移出炉膛外,经清扫干净后铺上保护骨灰的一次性火化垫布,再将遗体请至炉板上。待火化结束后,骨灰再随炉底板从炉膛内移出,待冷却后,家属可亲自拣骨灰。  

备注:每个火化炉都提供休息室供家属休息。

豪华火化炉:
豪华炉相比较普通炉,拣灰炉的遗体进炉和出灰方式更直观,出炉后的骨灰更完整,与残留物分离干净,细小的骨骼能得到较好的保存。同时家属还可以选择亲自拣骨灰,完成纳骨,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备注:豪华火化炉提供独立的休息室、茶水服务、殡仪礼炮21响,环境优美,纳骨过程庄重,寄托了哀思。

昆明西郊殡仪馆温馨提示
  1、凡前来治丧的家属在办理好服务项目手续之后,请不要随意离开,以便昆明西郊殡仪馆引导员能及时为您服务及联系;
     2、凡办理平板炉或捡灰炉服务项目的逝者家属,手续办完后,请不要离开接待处,昆明殡仪馆服务员会引领家属们到指定的地点等候;
     3、遗体火化完毕之后,昆明西郊殡仪馆工作人员会安排家属们进行全程观看出炉和纳骨。在过程中,逝者家属应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注意周围安全,手千万不要直接触及骨灰和炉底板,以免发生烫伤事故;
      4、如果逝者家属有事要离开现场,请事先和昆明西郊殡仪馆服务员说明情况,并留下联系方式;
     5、逝者家属未留下联系方式,也未告知服务员离开现场,致使服务员无法与家属取得联的,或虽然留下联系方式,经联系家属后又不能按时到现场的,将按益善殡仪馆的相关工作流程对遗体予以处置,不予等候。